长江巫山段碧水青山如画。重庆市生态环境局供图
2025年是“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提出20周年。8月15日是全国第三个全国生态日。当天,重庆市生态环境局联合重庆市发展改革委共同发布《重庆市生态文明建设实践成果案例》。
记者梳理发现,案例共涉及6个区县和相关部门、企业,涉及主要做法、成功经验及特色亮点等内容,既有生态环境保护、修复的好做法,又有生态产业化和产业生态化的双向探索。
其中,奉节县关停煤矿发展脐橙产业,品牌价值达381.7亿元,带动30万果农户均年收入3.5万元,“一江五河”水质连续8年100%达标,实现“煤城”向“橙都”蝶变;渝北区投资3.36亿元修复铜锣山41个废弃矿坑,新增农用地150公顷,打造国家5A级矿山公园,矿坑水体达Ⅲ类标准以上,入选联合国生态修复案例;赛力斯集团打造国家级绿色工厂,2024年新能源汽车销售42.7万辆,单位产品碳排放下降16.9%,光伏发电累计减碳12.2万吨;重庆创新流域横向补偿机制,2018年率先实现市内19条河流全覆盖,2024年拓展川渝鄂黔跨省协议,累计支付补偿资金7.7亿元,74个国控断面水质优良比例连续2年达100%……这些典型案例的广泛传播与应用,将引导推动典型经验做法在全市范围推广应用,为全方位加快推进美丽中国先行区建设取得突破性进展提供示范,进一步拓宽绿水青山转化为金山银山的路径。
重庆市生态环境局相关负责人表示,此次发布的案例在生态保护、价值核算、经营开发、保护补偿等方面进行了系列探索创新,具有一定代表性和典型性,较好地展示了近年来全市在探索生态环境保护和推动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所取得的成果。
接下来,重庆将持续开展生态环境系统治理和保护,探索生态产品价值实现的成功经验和有效路径,持续完善生态产品价值实现体制机制,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新路子,进一步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
您即将离开“重庆市人民政府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