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重庆市林业局发布《2025年林业改革发展典型案例(第三批)》,江津、长寿、荣昌、丰都、城口五个区县上榜,展现了我市在深化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推动生态价值实现中的创新实践。
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是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实现林业高质量发展的必然要求。从去年起,我市在全市全面推开深化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先行区建设,聚焦“林改四问”和“拓宽绿水青山转化金山银山的路径”,着力破解一些长期困扰集体林区发展的难点、堵点、痛点问题。
丰都县聚焦“钱从哪里来”,创新“1+N”金融支持模式,成立西部首家“林业专营支行”。2024年全县林权抵押贷款授信18.71亿元、投放5.42亿元,支持油茶基地、森林康养等重点项目。全县林下经济总产值达15.87亿元,带动4.06万户林农就业创业。
江津区推行“流转+托管”森林经营模式,通过放活林地经营权和建立利益联结机制,林业经营主体、村社与林农形成利益共同体。截至去年底,全区已累计流转集体林地超10万亩,林业总产值96.5亿元,同比增长4.8个百分点。
长寿区把“能人”请进山,创建了“林业经理人包片负责制”,坚持“项目跟着产业走、资金跟着需求走”,把新型林业经理人的专业优势转化为项目落地见效的实实在在成果。聚焦都市居民休闲、康养多元化生态需求,定向服务云龟山、五华山、黄草山等森林康养综合体打造,发展起生态康养产业。
荣昌立足“中国麻竹笋之乡”资源禀赋,探索了分区经营的林改精准利用,以螺罐山、古佛山、铜鼓山三大山脉为骨架,梳理一批综合改革试点和差异化改革试点项目,分级发展海拔500米以上封山育林等山上生态林,海拔300-500米的3000亩樱花、红枫混交林等山间景观林,海拔300米以下的“笋叶两用竹林”“林下种养”等林下经济带,推动集体林区“绿富双赢”。
市林业局相关负责人表示,接下来,我市还将结合资源禀赋和市场发展前景,突出差异化发展;搭建“企业—村集体—林农”连接机制,协助引进企业与村集体、林农构建“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联结机制,助推林业产业,实现企业、村集体和林农“三增收”。
当前浏览器版本过低,建议升级到Internet Explorer
9及以上版本或者安装Chrome内核浏览器获得最佳浏览体验。查看详情
更换或升级浏览器以获得最佳体验。
当前浏览器版本过低,可能会有安全风险且无法正常显示。建议您升级或使用其他浏览器。
若您当前使用的浏览器为QQ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仍出现该提示,请切换至极速模式。
您即将离开“重庆市人民政府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