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注销
当前位置: 首页>要闻动态>政务动态 > 区县动态

打好“三峡牌” 建好“城镇群” 开州 弹好“协奏曲”合力推进万开云同城化发展

发布时间:2021-10-19 12:41
发布时间:2021-10-19 12:41
字号: [小] [大] 【打印正文】
分享到:

城开高速公路开州谭家至赵家段于9月30日正式通车

开州市民的休闲生活

依山傍水的开州滨湖新城

重庆智能家居产业园

在协同中共赢,在共赢中崛起。同城化、一体化发展为城市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全新空间。

重大基础设施互联互通、产业发展协同协作、生态环境联防联控、公共服务共建共享……一年多来,开州深入贯彻《渝东北三峡库区城镇群建设行动方案》《万开云同城化发展实施方案》要求,认真落实渝东北三峡库区城镇群工作座谈会工作部署,加强对接沟通,携手务实合作,按下区域协同发展“快进键”。

随着一条条“路”不断连通、一张张“网”不断织就、一幅幅“图”不断绘就,开州深度融入万开云同城化,推进万达开一体化,在渝东北三峡库区城镇群中共建核心区,在川渝统筹中共建示范区的路越走越实。合作格局不断拓展,发展活力也竞相迸发,今年上半年全区经济增长达到14%,增速位居“两群”区县第一。

以“先行先试、大干快上”的姿态,开州正书写新的梦想和追求。

城市同向描绘未来之城

优化空间格局推动城市环湖升级、向南发展

7月5日,位于开州浦里新区的浦万大道、陈家大道正式通车,标志着总投资近40亿元、近30公里的万开快速通道实现全线通车,意味着开州浦里新区与万州高铁片区同城化发展开启新篇章,万开云城市相向发展走入新阶段。

抓住历史性机遇,开州提出高水平打造三峡城市核心区山水公园城市,其中最为明显的一个布局是城市南向拓展布局。“共筑相向发展‘一座城’”被作为开州全力推进万开云同城化的首项工作。开州区提出,要进一步在发展空间布局上强化“相向发展”意识,推动万达开、万开云区域朝着“整体融合”“一体发展”方向努力。

其具体的举措就是坚持将浦里新区与环湖城区一体规划建设,从区域层面通盘考虑开州片区功能定位和产业布局,加快“一心(环湖城区)两翼(江里、浦里)双百”山水公园城市建设,主动与万州、云阳相向发展,形成300万—500万人口的大城市,积极与万州、达州联动发展,形成800—1000万人口城镇组群。

城市崛起破题开篇,一系列项目得以加速推进。一年来,围绕环湖城区提档升级,环湖45公里景观带已基本建成,丰泰、大丘、盛山等环湖拓展区加快建设,丰泰、泰安大桥和邹家山、帽壳顶隧道等一批重点工程建成投用,开州大桥、观音山隧道加快建设;围绕浦里新区开发,“三横五纵”路网骨架已全面拉开,赵家、临港组团功能不断完善,长沙组团征地拆迁加快推进,赵家人才孵化基地等公共服务设施有序建设……一个“天人合一、山水对话、城景一体、产城融合”品质城市正从蓝图变为现实。

交通同网突出先导之要

协同打造全国交通枢纽和对外开放门户

万开快速通道实现全线通车不止于地理距离的联通,对开州而言更是缩短时空距离的突破。目前正常运行的这条新纽带,让开州浦里新区到万州城区车程从1小时缩至15分钟。

“快速路跑起来,开州和万州才更像一家人!”如今,不少市民行驶在万开快速通道上就会发出这样的感慨。交通建设提质扩面,让城乡共享万开云同城化的“交通实惠”。新建大通道,完善中通道,织密微通道,逐步构建起区域内外更加畅通的“交通血脉”,这是开州推进同城化系统工程的先导。

开州坚持规划同编、交通同网,坚持以强化交通基础设施为抓手,外拓通道,内畅循环,建强枢纽,推动开州区融入成渝双核、互联周边区县,有序构建“衔接顺畅、转换快速、高效便捷、安全可靠、智慧绿色”的现代综合交通运输体系,打造万达开全国性综合交通枢纽,朝着“示范区半小时通勤、经济圈1小时通达、北上广4小时通往”目标奋进。

过去一年来,开州抢抓万开云同城化、万达开一体化机遇,启动与周边地区交通基础设施的对接,积极主动融入万开云“三纵四横”城市快速路网、“九高九普”铁路网络、“两环十射多连线”高速网络、水陆空多式联运体系建设。截至目前,渝西高铁、成达万高铁有望今年开工,城开高速公路开州赵家至谭家段顺利通车,巫云开高速开州段加速建设,开梁高速、万州至开州南雅高速今年将启动建设,直连直通的快速通道加快推进,一大批普通干线公路陆续实施。

“断头路”通了,瓶颈路少了,域内循环的路网越织越密,同城往来越来越近,协同发展的道路也在变得越来越畅。

产业同链夯实发展之基

提质绿色经济培育区域核心竞争力

当前,区域竞争日趋激烈。区域竞争力的强弱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塔尖”高度。开州和万开云同城化作为区域发展布局的关键,必须聚焦全市“一区两群”协调发展大局,加快推进产业同链对渝东北三峡库区城镇群发展的辐射引领带动作用。

目前,开州以创建市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市级现代农业产业园、推进汉丰湖国际生态文旅度假区、城市百亿商圈建设为抓手,已成功打造绿色工业、特色高效农业、全域旅游业、现代服务业等产业集群。

产业是高质量发展之基。在协调发展背景下,如何切实实现产业同链?开州方向明确,坚持推动万州国家级经开区、开州浦里新区、云阳工业园区联动发展,围绕电子信息、生物医药、家居建材、装备制造、绿色照明等三地主导产业延链补链,共建渝东北绿色工业聚集区。以柑橘、中药材等为重点,共建国家级优质道地中药材产业、长江上游柑橘产业带。依托汉丰湖、刘伯承同志纪念馆(故居)等旅游资源,发展全域旅游,共塑“大三峡”文旅品牌。

方向明则成果显。一年来,同城化产业链接越来越紧密。在制造业方面,2020年,开州千能实业与万州长安跨越配套生产整车冲压、焊接零部件16万套,预计今年达到18万套。开州印务与万州雷士照明及三雄极光等企业密切合作订单金额达到1900万元,形成配套产业链;在农业方面,开州与万达云联体打造五大百万级特色产业带加速推进;在文旅产业方面,开州毗邻地区联合成立“大巴山·大三峡”文旅发展联盟,共同推出高峡平湖、生态康养、红色文化等5条精品旅游线路……深挖主导产业优势,完善配套产业链条,优化全域产业布局,在协调发展背景下,开州绿色经济正在提质量、利长远,不断夯实产业同城根基。

生态同步共筑质量之底

推进生态屏障建设争当绿色发展领跑者

绿色生态是开州最美的底色,这里具有独特的生态环境优势,澎溪河湿地自然保护区及汉丰湖国家湿地公园被誉为不可多得的亲水胜地,辖区3个国控流域断面水质长期稳定保持Ⅲ类,全区森林面积397.44万亩,森林覆盖率达55.9%,是渝东北地区的天然绿肺,是国家园林县城。

美丽生态是优势,更是压力。作为渝东北三峡库区城镇群的重要城市之一,开州辖区小江是长江上游即川江中自乌江汇口以下流域面积最大的一级支流,流域面积5200余平方公里、河长180余公里,是长江上游左岸重要生态屏障。由此,涉及一切经济活动都要以在推进长江经济带绿色发展中发挥示范作用、以不破坏生态环境为前提,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

深度融入万开云同城化,推进万达开一体化。开州立足协调发展,在推进生态文明建设、践行绿色发展理念上进行了有益探索,在兼顾经济发展和生态保护方面寻求平衡点,联合万达云共筑长江上游、三峡库区、秦巴山区绿色屏障,守住好山好水好风光。

频繁合作交流借此实现新突破。开州与云阳县签订流域生态补偿协议,常态化联防联控澎溪河流域水质,累计受补资金1100万元;不断完善区内横向流域补偿考核机制,区财政兑现补偿金798万元,水环境保护主体责任不断压实;强化跨界水环境监测合作,在浦里河五通断面、澎溪河养鹿断面实现三地监测数据共享;签订三地突发环境事件联防联控协议,建立了联席会议、联合演练等11项机制,为深入推进区域突发环境事件联防联控长效机制建设、及时科学应对跨区域突发环境事件打下坚实基础。

民生同保托起幸福之本

让要素流动分享更多同城化发展红利

地相近、人相亲的同城之地,不仅要冲破地理上的“圈”,更要打破“资源圈”“制度圈”,让要素流动不受行政区域的限制。

“要以提升开州群众的获得感和幸福感为根本落脚点,推动基本公共服务领域深度合作与共享,打造高品质社会事业共建共享高地。”推进同城化、一体化发展,开州与同城化各地不谋而合,提出公共服务提质扩面,进一步推动公共服务领域合作向纵深发展,在医疗、养老、教育、卫生、政务服务等方面,促进公共服务均衡化,推动政务服务事项同城化跨地办理,推动优质资源跨区共享,推动文化旅游、就医服务等业务一卡通用。截至目前,今年确定的15项万开云同城化便捷服务事项已完成13项;川渝通办事项已完成155项,并在清单外新增落实通办事项19项。

就在今年,开州患者田军就因此而受益。2021年5月,该患者在三峡中心医院复查胃镜提示肿瘤复发,入开州区人民医院治疗。通过对院外相关资料进行结果互认,患者不但及时获得治疗,更因此节约胃镜、病检及CT等检查费用1万余元。

将公共服务同城化作为提升群众“三感”指数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还不止于此。一年多来,开州与万达云在公共服务领域共享互认进一步深入,建立完善区域检验检查结果互认等合作机制,开通万开“平湖快车”,开州“交运通”公交IC卡在万州、云阳可刷卡付费,开设运行开州浦里至万州等城际公交线路,积极加强与万州职业教育协作办学……

攥指成拳聚合力,协调发展增活力。目前,开州下好“一盘棋”、弹好“协奏曲”的共识已经达成,多元支撑、协调发展的格局正在加速形成,全力打造万开云同城化发展先行示范区,必将成为开州加速高质量发展的强大引擎。

我是“渝快小宝”
点击我,为您语音播报

您即将离开“重庆市人民政府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