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注销
当前位置: 首页>要闻动态>政务动态>区县动态

南川 探索“观光农业、城郊农村、新型农民”“三农”新路

发布时间:2025-07-03 09:46
发布时间:2025-07-03 09:46
字号: [小] [大] 【打印正文】
分享到:

村民在蔬菜种植“智慧工厂”管护番茄 摄/甘昊旻

仲夏时节,乘坐渝厦高铁进入南川,目之所及,是波澜壮阔的山水田园,是蓬勃生机的现代农业新气象。

抢抓高铁通车机遇,南川紧扣“渝东生态新城”定位,分别打造北部市郊特色农业聚集区、南部农旅融合发展示范区,积极探索“观光农业、城郊农村、新型农民”“三农”发展新路,完善乡村振兴投入机制,深挖山地资源禀赋,重塑农业产业链条、空间格局与发展动能,一场集科技、品牌于一体的现代农业实践,绘出乡村振兴的壮丽图景。

优化空间布局

绘就农业发展新图景

高铁开通为拓展城市空间提供了重要机遇,也为现代农业空间布局重塑打开了新局。南川立足区位优势和资源禀赋,科学谋划农业发展空间,推动产业与生态、旅游、城市有机融合,明确了“北部以农促旅、南部以旅促农”的农业发展、文旅融合工作布局和发展思路。

北部乡镇依托毗邻主城优势,主打设施农业、休闲农业,以农业及地域特色吸引中心城区游客来南观光游玩,发展周末经济、小长假经济,打造中心城区农旅融合首选地。大观镇、河图镇等,依山就势布局精品果蔬设施农业示范区,推动从种苗繁育、标准化种植、初加工、冷链物流到品牌销售的全链条升级。

南部乡镇则充分利用“178环山趣驾线路”这一南川文旅发展的黄金动脉,发展中药材、大树茶、高山蔬果、南川鸡、方竹笋等山地特色农业,推动农旅深度融合,打造山地特色农旅融合发展示范带。

在优化空间格局的同时,南川坚持守住粮食安全底线,累计建成68.62万亩高标准农田,占比超过耕地总面积八成,粮食播种面积稳定在73万亩以上,筑牢“粮袋子”安全防线。

为承接好渝厦高铁带来的流量,南川区目前已经梳理了十大农产品清单。统筹农业空间布局,南川正加快构建“1+2+X”现代农业体系,实现一镇一业、一村一品,推动农业产业更聚集、特色更鲜明、结构更优化,全面提升现代农业空间承载力和组织效能。

壮大特色产业

打造现代农业全链条

近两年,南川区紧扣国家农业现代化示范区建设目标,围绕“全产业链、功能拓展、数字赋能、平台支撑”的发展思路,大力发展以南川米为主,蓝莓、大树茶为辅的“一主两辅”产业格局,走出了一条集聚优势、协同发展的现代农业新路。

作为全区农业产业的“主力军”,“南川米”不断夯实良种支撑与品质提升基础。2024年,全区建成绿色精品稻米基地8万亩,带动基地建设总规模达38.3万亩。聚焦品种培优,南川推广优质稻主导品种10个,集中采购发放优质稻种子40吨,绿色高产高效种植技术加快普及。加工能力同步提升,兴隆镇、河图镇建成2条优质稻米加工生产线,福寿镇加工厂完成技改升级,产业链条更长、附加值更高,稻米不再只是粮食,更成为农民增收的“金饭碗”。

在海拔与气候的双重优势加持下,南川大树茶乘势而上、品牌升温。2024年,全区茶叶种植面积达13.45万亩,年产量达5260吨。以“千年金山红”为代表的南川古树红茶出口新加坡,龙禅香牌“大树茶”斩获四川国际茶博会金、银奖。昔日“山茶”正向“名茶”强链不断进阶。

蓝莓产业作为“辅力引擎”,也在南川形成了较为成熟的发展格局。2024年,全区蓝莓基地达1.1万亩,产量4000吨。聚焦“三品一标”提升,南川蓝莓成功入列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名录,除鲜果采摘外,与哈工大合作投产全市首条蓝莓花色苷冻干粉生产线,让蓝莓身价暴涨20倍,以“高颜值”“高附加”的双重优势,成为带动乡村产业升级的新增长点。

以产业链延伸为导向,南川着力推动特色农产品“接二连三”。2024年,全区农产品加工业全口径产值预计达39.3亿元、增长约10%,规上企业产值25.2亿元。全区累计培育规上农产品加工企业28家、市级以上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25家。

以“主”强链,以“辅”延链,南川正以特色产业为抓手,全面推进农业提质增效、融合发展。

发展设施农业

激活现代农业新动能

借助高铁开通带来的“窗口效应”,南川区正借势发力,以现代设施农业为抓手,以大观片区为核心,沿“四高一铁”(渝湘高速、渝湘高速复线、南两高速、南川西环高速、渝厦高铁)主通道布局“一片三线”现代设施农业示范基地,探索实施“456”工作方略,在广袤的田野绘就出一幅幅科技赋能、产业融合、强村富民的生动图景。

在大观片区核心区,450亩高标准连栋大棚与10亩智慧农业工厂拔地而起,水肥药一体化、智能调控等技术全面铺开。走进中江村,满目绿意中,番茄鲜红、丝瓜垂挂、黄瓜碧绿,工人只需轻点终端,便可实现精准灌溉。每亩年产值超5万元,节本增效达3000元,农业从“靠天吃饭”转向“靠数种田”。

设施农业兴起,也带动群众稳岗增收。数据显示,设施农业提供了大量“家门口”的就业机会,人均年增收近3万元,产业红利实实在在落到百姓手中,村庄变美了、村民富起来了。

依托丝瓜等特色蔬菜种植基础,南川同步拓展农业采摘、田园研学等新业态,为农旅融合释放更大效益。全区设施蔬菜种植片区已拓展至6000亩,打造出全市最大的丝瓜示范区,全国首个丝瓜全基质栽培技术也率先在此落地,为传统种植注入科技动能,“大观丝瓜”品牌力显著提升。

顺应高铁开通带来的区位优势,目前,南川区“一片三线”设施农业空间布局不断优化升级,推动从种子种苗、农资追溯、标准化种植,到产地初加工、仓储物流、品牌营销各环节配套完善,逐步形成完整产业链,持续打造全市规模最大的连片精品果蔬设施农业示范基地。

如今的南川,跑上了高铁的“快车道”,农业发展正在“加速跑”。一幅以绿为笔、以质为墨、以势为脉的现代农业图景,正在南川山水间徐徐铺展。

我是“渝快小宝”
点击我,为您语音播报

您即将离开“重庆市人民政府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