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注销
当前位置: 首页>数字重庆建设>赋能高效能治理>城市治理>安全风险管控

数字孪生让地下管线“看得见” 重庆构建数字管线智慧管理体系

发布时间:2025-05-16 16:32
发布时间:2025-05-16 16:32
字号: [小] [大] 【打印正文】
分享到:

5月16日,“扛起新使命 谱写新篇章”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第五场)——重庆市构建安全韧性城市建设体系新闻发布会举行。图为新闻发布会现场。第1眼TV-华龙网记者 石涛 摄

地下管线是现代城市治理的一个难点和痛点,重庆正利用数字化技术对地下管线进行智慧管理,构建数字管线智慧管理体系。5月16日,重庆市政府新闻办举行“扛起新使命 谱写新篇章”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第五场)——2025年重庆市构建安全韧性城市建设体系新闻发布会。重庆市住房城乡建委党组成员、副主任、新闻发言人席红介绍相关情况。

市住房城乡建委党组成员、副主任、新闻发言人席红回答记者提问。第1眼TV-华龙网记者 石涛 摄

重庆主要利用数字孪生、人工智能等技术,推进地下管线的数字化、智能化管理。管线数字孪生系统,让原本在地下看不见的管线变为了“看得见”,为城市管线安全运行保驾护航,也有力提升了城市的安全韧性水平。

推进数字孪生 实现管线“能看见”

全市7家市级部门一起,建立管线数据汇集机制,出台《管线数字孪生数据规范》,统一了数据标准,规范了管线材质、管径、压力等38类重要属性。目前,全市已规集11.2万公里燃气、供水、排水、油气长输四类管线数据,其中,中心城区6.2万公里管线全部实现数字孪生,并叠加地表建筑、城市道路等信息,建成了管线数字孪生地图,有力支撑了“数字管线”系统平台的挂图作战。

健全感知体系 实现风险“能触发”

重庆根据管线的风险特征,排查出中心城区学校、医院、商场、车站等人口密集区域的中高风险点位有5000多个,安装了燃气泄漏监测仪、水质监测仪等感知设备近7000套,覆盖率达到96%,也基本形成风险感知预警能力。在管线孪生地图上,全量接入风险点位和感知设备信息,实现了管线生命体征实时监测、一屏掌控。

推动AI赋能 实现处置“能见底”

重庆积极探索AI赋能管线安全运行及事故处置,研发了管线超期服役、燃气泄漏等AI算法,智能分析、识别、处置管线风险事故,实现从“人防”到“技防”的转变。

下一步,重庆将持续推进管线数字孪生建设,重点做好三件事:一是加快全市管线数字孪生和感知体系建设,推动“数字管线”扩面提质。二是挖掘应用场景,强化AI支撑,提升“数字管线”实战能力。三是加强推广应用,为管线安全运行、工程项目建设等提供服务。

我是“渝快小宝”
点击我,为您语音播报

您即将离开“重庆市人民政府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