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市九龙坡区以数字化引领开创生态环境高质量发展,聚焦聚力开展数字生态建设,蹄疾步稳构建现代化生态环境智治体系。统筹运用数字化思维、数字化技术、数字化认知,把数字化、一体化、现代化贯穿到生态文明建设全过程各方面。“区数字生态大脑”建设工作先后得到生态环境部、市局高度肯定,新华社、中环报等央媒先后进行报道。
袁志龙 摄
聚焦数字化思维
构建数字生态建设体系
形成数字生态“165N”系统构架,建成1个“数字生态大脑”,夯实6个数字能力基座,建立物联网监测、预警预报、溯源分析、融跨处置和闭环管控5个管理体系,打造“扬尘一件事”“饮用水源监管一件事”等N个一件事应用。
一是擘画数字蓝图,梳理论证核心业务流。对照《数字重庆建设核心业务梳理操作指南》,围绕重大需求、多跨场景、重大改革“三张清单”,结合实际工作,认真梳理核心业务,反复论证业务流程,打造出数智蓝天、数智碧水、智慧监测、执法在线等10个重点应用。
二是打造数字基石,构建立体感知物联网。不断扩展建设五基协同生态感知一张网,建成涵盖水、气、声、危废等领域生态环境感知点位1503个,融合卫星遥感、颗粒物激光雷达扫描、鸟声纹识别等科技手段,全方位、多角度、智慧化感知生态环境数据。
三是营造数字基座,建设标准共享数据仓。开展数据编目、归集、治理、建仓、共享全流程规范化管理,形成标准统一、流程清晰、责任明确的生态环境数据资源仓,入仓数据2333万条。打造水环境、大气环境等专题数据集,为深入挖掘数据价值提供基础支撑。
唐鸿姿 摄
聚焦数字化技术
创新重点场景技术应用
“数字生态大脑”存储了智能表单、柔性工作流、GIS空间模型等10个基础组件,开发了大气污染溯源、大气AI视频识别、水污染溯源等14个专用模型组件。
一是创新测算一体的态势分析。“数智蓝天”重点应用汇集13个大气标站、67个大气微站、VOC走航、激光颗粒物雷达监测,以及气象、污染源大数据,通过大气机理模型、GIS空间算法等,实现测(点)算(面)融合的大气环境现状和趋势分析,智能分析预警并督促整改问题3800余个。
二是创新智能研判的污染溯源。“数智碧水”重点应用依托一江三河、入河排污口、污水排放源监测监控数据,建立“河流断面-入河排污口-陆域污染源”逻辑关联,形成清单化溯源机制。针对水质预警,通过背景水质、污染贡献、网管路径、集水区范围等进行溯源匹配度排行,缩小排查范围,提高溯源精准性和高效性,智能预警并督促整改问题4645个。
三是创新精准施策的闭环管控。“净土守卫”重点应用运用AI视频监控、电子秤、电子标签等技术手段,实现产—储—运—收—用环节数字化闭环管理。在3家重点企业建设8套危废暂存间监控设备,创新使用AI智能识别算法和3D建模技术,生成并督促整改人员非法入侵、堆放超界等问题210个。
九龙坡生态环境局供图
聚焦数字化认知
助推工作体制机制重塑
紧扣九龙坡区推进数字重庆建设总体部署,不断探索实践数字生态建设,推动生态环境治理数字化、智能化运行,以数字化改革助力政府职能转变。
一是全员动员参与。九龙坡区委书记李春奎实地调研指导数字生态建设,局主要领导总牵头,分管领导抓实施,科长抓落实,全局全员调动,推进“区数字生态大脑”建设,每周召开推进会,手绘设计图100余张。机构保障到位,全市率先设置大数据应用科和指挥调度中心,专人专职负责数字生态体系、物联网建设和运行。
二是突出一本账数据,全量汇集共享。创新数据汇集共享机制,构建生态环境大数据资源仓,深化各部门、各层级、各业务数据共享应用,使更多的责任主体共同参与生态环境治理工作。跨层级,不断扩展接入部、市生态环境部门共享的大气环境、水环境、排污许可、执法等生态环境数据;跨部门,接入区住建、城管部门的水环境、噪声、扬尘监测等数据;跨系统,接入园区企业用能监控数据;共享市局、区级部门水环境监测监控数据,数据接入、回流畅通。
三是突出一件事思维,全程闭环管理。按照“小切口解决大问题”和急用先行的工作思路,结合人民群众对空气质量的高标准、高要求,率先打造典型应用“扬尘治理一件事”,实现数字感知、事件生成、任务流转、问题处置、结果反馈“五步”闭环监管,处置率提升为100%,提升60%,改革效果逐渐显现。不断拓展“饮用水源地监管一件事”“治废一件事”“臭氧一件事”“环境应急一件事”等,从整体上推动生态环境治理的质量变革和效率变革。
下一步,九龙坡区将继续以跨层级、跨地域、跨系统、跨部门、跨业务的高效协同为突破,以数字赋能为手段,推动生态环境工作体系重构、业务流程再造、体制机制重塑,从整体上推动生态环境工作效率变革、动力变革,全力推进现代化生态环境智治体系构建。
您即将离开“重庆市人民政府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