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市民政局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网络强国的重要思想,认真落实党中央关于数字化工作的重大决策部署,按照市委、市政府数字重庆建设工作要求,统筹推进民政信息化“一盘棋”布局、“一张网”建设、“一体化”发展总体思路,乘势而上、抢抓机遇,不断夯实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工作基础,取得了一系列富有重庆特色的民政信息化发展成果。
聚焦统筹规划
形成数字化转型工作合力
健全信息化工作体制机制。将数字民政建设作为“一把手”工程,成立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工作领导小组,通过“周调度、月通报、季晾晒”等机制,形成“主要领导挂帅、分管领导主抓、数字办牵头、业务处室协同、区县基层配合”的工作体系,不断强化对全市民政数字化工作的统筹指导。
完善数字民政框架设计。坚持“一张蓝图绘到底”,对标数字重庆“1361”(即一个一体化智能化公共数据平台、三级城市治理中心、六大应用系统和一个一体化基层智治体系)整体架构,迭代形成数字民政“1354”体系框架,包含“1”个数字支撑底座,“3”级治理中心(市-区县-镇街),“5”大核心业务和“4”大体系建设,推动民政数字化转型深度嵌入数字重庆建设进程,实现一体推进、同步落实。
构建统一数字底座。建设数字民政驾驶舱,实现全市民政系统数据归集贯通、重大风险监测预警和重点事件协同处置,实现对全市民政工作“一屏统管、一图总览、一键调度”,2024年以来,累计归集共享158类业务数据,为66个市级应用场景提供3700余万次数据服务。
聚焦协同应用
推动信息化建设提质增效
扎实推进全国统建系统应用。深入应用残疾人“两项补贴”、流浪乞讨、儿童福利、慈善中国等4个部级统建系统,全面实现孤儿、事实无人抚养儿童认定申请受理“跨省通办”,以及残疾人两项补贴申请“跨省通办”和“全程网办”。
统筹开展省级系统建设。结合本地应用场景需要,统筹建设重庆民政综合业务管理平台、市殡葬管理服务信息平台、“渝悦救助通” 和“渝悦养老”等4个应用系统,有力支撑重庆市婚姻登记、社会组织管理、地名审批、殡葬管理、社会救助、养老服务等领域业务网办、数据汇聚和综合管理。
积极探索新技术应用。深入推动人脸识别、电子签名、图像识别等技术应用于婚姻登记、社会救助、养老服务等业务办理,助力精简办事纸质材料、精准识别服务对象、精细管理机构资源,进一步节省群众办事成本、提升工作效能。基于重庆市大数据发展局人工智能AI底座,深化养老服务、社会救助、殡葬服务等领域智能体开发应用,高效赋能智能客服、服务导办、政策咨询、资源推送等场景。
落实网络和数据安全管理。制定印发《重庆市民政局网络安全管理办法》等文件,通过应急演练、现场检查、网络安全培训等手段,不断提升市民政系统网络安全防护和风险预警水平。加大数据安全保障力度,印发《重庆市民政局政务数据分类分级管理制度》,编制重庆市民政局重要数据目录,定期开展数据安全风险评估,实现民政政务数据全过程安全管理。
聚焦为民惠民
打造数字化服务亮点名片
构建“渝悦救助通”应用。针对社会救助政策分散、困难群众多头申报等需求痛点,迭代升级重庆低收入人口动态监测信息平台,打造“渝悦救助通”并在全市推广应用。依托“渝悦救助通”,联动8个专项救助部门打通社会救助“一件事”联办,实现98%以上的救助事项线上申办,纳入低收入人口动态监测308万人,截至2025年3月,已累计惠及195万困难群众。
打造“渝悦养老”品牌。为推动全市老年人享有基本养老服务,聚焦“机构+社区+居家”三位一体链条式专业化养老模式,深入谋划“渝悦养老”应用,打造老年人福利直达、养老机构智慧管理、优享社区一键直享、暖心居家一点触达4个场景。目前,“机构智管”场景已在綦江区、江北区开展试点,探索创新养老机构网签合同和预收费提存公证模式,为老年人入住养老机构提供数字化坚强保障。
拓展“一件事”服务范围。市民政局积极推动落实8个“一件事”事项,包含社会救助、残疾人服务、婚育落户等,通过减环节、减材料、减跑动、减时限,促进数据通、网络通、系统通、业务通。目前,第一批6个“一件事”已在“渝快办”政务服务平台上线运行,其中“残疾服务一件事”办理时间从30天压缩至10天,“婚育落户一件事”累计办理3.7余万件。
您即将离开“重庆市人民政府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