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注销
当前位置: 首页>西部陆海新通道>热点新闻

从“内陆腹地”迈向“开放前沿” 涪陵 塑造开放型经济新格局 点燃高质量发展新引擎

发布时间:2025-05-22 17:03
发布时间:2025-05-22 17:03
字号: [小] [大] 【打印正文】
分享到:

长江内河首个高智能化码头涪陵龙头港

2025年西洽会现场涪陵区展台

长江、乌江在此交汇,武陵山脉在此绵延。涪陵,一座繁盛了千年的水路枢纽,正以开放包容的胸襟和蓬勃向上的活力,加快塑造开放型经济新格局,走向更广阔的世界舞台。

开放,是发展的必由之路。从构建“铁公水”多式联运网络到打造“一站式服务”跨境电商平台再到支持企业强化与“一带一路”共建国家、RCEP成员国等新兴市场贸易合作,涪陵区主动服务和融入新发展格局,依托龙头港国家级水运口岸、西部陆海新通道涪陵始发班列等开放优势,着力构建“陆海联动、内外统筹、多向互济”的开放发展格局,以更高水平开放促进更高质量发展,“通道+枢纽+物流+商贸+产业”综合效应加速释放。今年一季度,全区实现外贸进出口总额48.5亿元、同比增长90.6%,成为重庆内陆开放国际合作引领区建设的重要支撑力量。

通江达海

构建多式联运体系,增强开放通道效能

走进涪陵区龙头港,千吨级大船依次排开。作为长江上游的核心枢纽港之一,龙头港是目前5000吨级船舶常年可抵达的长江最上游港口。

据介绍,龙头港作为重庆三大枢纽港之一,是长江上游航运中心的重要支撑、长乌两江航运枢纽核心港口。向东可沿长江经济带顺江而下,直达东海;向南可融入西部陆海新通道,通达东南亚;向西可与中欧班列相连接,并入陆上丝绸之路,联通欧洲大陆;向北可接入渝满俄班列,通达俄罗斯,是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的重要口岸和重要节点。

去年,龙头港铁路专用线顺利开通,并常态化开行西部陆海新通道涪陵至钦州铁海联运班列,全面实现“铁公水”多式联运,为渝、川、陕、黔广大区域的物资中转联运、分拨配送提供高效、低成本的物流服务。“通过这条专用线,涪陵到广西钦州港所需时间从传统江海联运模式的23天缩短至2天,不仅提高了运输效率,还为每个标箱降低成本约1800元。”重庆龙头港物流发展有限公司相关负责人说。

龙头港的不断迭代升级,是涪陵增强开放通道效能的一个缩影。近年来,涪陵区聚焦构建多式联运体系,加快建设渝万、宜涪高铁和武两高速、绕城高速建设,加快长江干线涪陵段航道、乌江航道整治;加快推动铁水联运廊道、西部陆海新通道渝东综合服务中心、龙头港疏港道路一期工程建设;加密开行涪陵至钦州铁海联运班列和武汉沿江班列等特色路线;推进港口资源优化整合,争取龙头港海关监管场所取得国际铁路发运资质、获批启运港出口退税政策及滚装船码头运营资质,完善大宗商品交割仓(库)等口岸功能;建成涪陵智慧物流平台一期,大力实施物流降本增效。

“龙头港的发展,不仅助推涪陵经济社会发展,更为涪陵及周边区县拓展了广阔发展空间。”涪陵区相关负责人说。2024年,全区港口吞吐量达4126万吨,其中龙头港货运量达500万吨、连续两年实现翻番,加快实现通道“运力”变枢纽“效力”、通道“流量”变枢纽“增量”。

联动效应

提升开放平台能级,助推产业攀高向新

去年12月28日,鑫源汽车有限公司生产的900台新能源汽车缓缓驶入涪陵综保区,在顺利装箱之后运往秘鲁和巴西。

鑫源汽车有限公司是涪陵区汽车龙头企业,产品远销南美、非洲、中东、东南亚等40多个国家和地区。“过去,汽车出口要从涪陵经开区转运至重庆两江新区果园港,物流成本较高。涪陵综保区封关运行后,‘出海口’就在‘家门口’,缩短了物流时间,每出口一台车可以节约200元左右的物流成本。”鑫源汽车有限公司相关负责人介绍。

针对鑫源汽车出口数量大、批次多、运输难等问题,涪陵综保区联合涪陵海关创新开展“分送集报”监管模式,量身定制“一企一策”细化监管方案,有力促进跨境贸易便利化,公司2024年出口整车超过2.5万台,出口额超过12亿元。

如何更好发挥区位优势,将区位变成方位,把定位变成地位,成为涪陵开放发展的强烈共识。“做深‘促经贸兴产业’文章,加快释放‘通道+枢纽+物流+商贸+产业’综合效应,成为涪陵解锁开放型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关键钥匙。”涪陵区相关负责人说。

当前,涪陵着力提升开放平台能级,加快形成“1+6+5+N”的高质量开放发展体系。即:积极构建龙头港1个开放口岸;涪陵经开区、涪陵综保区、榨菜类国家外贸转型升级基地、船舶海工类国家外贸转型升级基地、国家中医药服务出口基地、海峡两岸产业合作区涪陵产业园等6个国家级开放平台;重庆自贸区涪陵联动创新区、重庆市加工贸易示范区、重庆市跨境电子商务示范区、重庆市内外贸一体化改革试点基地等5个市级开放发展平台;N个开放市场主体。

持续提升的开放能级给涪陵区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新动能。据介绍,涪陵区借力开放发展的东风,加快推动产业攀高向新,实现进出口商品种类突破120类,出口产品以机电产品、高新技术产品等中高端工业品为主。其中,高新技术产品出口量同比增长120%;推动贸易方式向“优”转型,一般贸易、加工贸易、服务贸易等多种贸易方式均衡发展。其中,一般贸易实现91亿元、增长36.2%。

下一步,涪陵区将积极发展保税维修、保税研发、保税展示、总部贸易、转口贸易、租赁业务等服务贸易新业态,打造高质量外资项目和开放产业集聚地。

链接世界

拓宽国际经贸合作,实现买全球、卖全球

4月,涪陵跨境电商公共服务暨全球泡(榨)菜出口平台推介会举行。据介绍,该平台以“一站式”服务为核心,通过数字化手段串联川渝特色产业与全球市场,整合收汇、结汇、物流、保险、报关、清关等功能,构建跨境贸易数字化全产业链条。

“过去企业出口要对接报关行、货代、第三方服务商,成本高、周期长,现在通过平台就能‘一键通全球’。”涪陵跨境电子商务公共服务有限公司相关负责人介绍,该平台在去年11月启动内测,今年4月上线至今,已整合全球500余家报关与物流企业、50余个通关物流口岸、20余个海外仓、10家优质金融保险服务商、5个跨境海外飞地,入驻企业40余家,实现贸易额300余万元。

在当前国际环境复杂多变的背景下,跨境电商作为外贸新业态,已成为稳外贸的重要力量。

涪陵区商务委相关负责人表示,近年来,涪陵依托“国家级经开区+国家级综保区”双区叠加优势,整合通关、物流、金融等资源,加快培育外贸新动能,搭建跨境电商公共服务平台,全力打通特色产业出海“最后一公里”,全面助力企业扩大“朋友圈”、稳健“走出去”,为成渝地区泡榨菜等特色农产品走向世界提供有益探索和示范。同时,积极参与“百团千企”国际市场拓展计划,组织企业“过境出海”抓机遇、抢订单、促发展等措施,推动涪陵从“内陆腹地”大步迈向“开放前沿”。

2024年,涪陵全区跨境电商进出口总额达6970.7万元,一线进出口额突破2.86亿元,订单销售额4.87亿元,出区包裹量超78万个;全区外贸进出口总额达152.2亿元,其中与“一带一路”共建国家进出口总额95.3亿元,同比增长10.7%。

随着跨境电商与产业带、交通网的深度融合,一个“买全球、卖全球”的双循环发展新图景正在涪陵加速显现。下一步,涪陵将充分发挥对外开放平台优势,主动对接国际高标准经贸规则,着力构建“陆海联动、内外统筹、多向互济”的开放新格局,不断提升在全市高质量发展版图中参与度和贡献度,以一域之光为全局添彩。

我是“渝快小宝”
点击我,为您语音播报

您即将离开“重庆市人民政府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