忠县
全面深化改革创新 大力优化营商环境
忠县美景。黄海峰/摄
近年来,忠县深入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和重庆市委、市政府关于优化营商环境的决策部署,对标世界银行营商环境评价标准,持续推动落实营商环境创新试点改革,确保“十四五”开好局、起好步,为建成“一地一城三区”,打造“三峡库心·长江盆景”提供优良营商环境。
目前,忠县在打造优质高效的市场环境、公平公正的法治环境、高效便捷的政务环境、透明便利的法治环境、风清气正的政商环境等5个方面取得成效,市场活力显著增强。
01 创新与升级:三个更加注重
优化营商环境,忠县一直在行动。2020年以来,每年春节后县政府开的第一个会议都是营商环境方面的专题会议。特别是今年,县委“围绕中心抓党建,抓好党建促发展”为引领,不断深化“放管服”改革,创新工作机制,通过“四比四看”,出实招、干实事、求实效,持续推动优化营商环境各项工作走深走实。
更加注重统筹推进
县委、县政府坚持高位推动优化营商环境工作,书记、县长亲自部署、亲自推动、亲自协调。深入贯彻国家、全市及县委县政府工作部署,健全完善“领导小组+牵头部门+责任单位”“1+9+N”营商环境推进工作体系,形成工作合力,序时化、责任化、清单化推进营商环境各项工作落地落实。
更加注重宣传引领
牢固树立“人人都是营商环境、事事都是营商环境”理念,制定全县营商环境宣传方案,联合县级各部门,积极运用县级各大媒体、一批户外公益广告资源等,广泛刊载或展示宣传标语、海报、视频等,努力营造优化营商环境良好社会氛围。
更加注重精准调度
印发《忠县贯彻落实〈重庆市营商环境创新试点实施方案〉的方案》等一系列文件,构建起1个总体方案+100个专项方案的实施方案体系。
02 落地与落实:有力保障高质量发展建设
今年以来,忠县在优化营商环境方面的务实举措,有力地稳住市场主体预期,提振了市场主体信心。2022年上半年,全县实现地区生产总值(GDP)240.28亿元,这背后很重要的一个原因是,忠县大力落实优化营商环境,稳住了市场主体,稳住了经济大盘,为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坚强保障。
推出高含金量“政策包”
全力稳定市场预期
根据《重庆市支持企业复工复产和生产经营若干政策措施》(渝府办发〔2020〕22号)、《进一步助力市场主体健康发展政策措施》(渝府办发〔2020〕94号)等一系列支持企业发展措施,结合忠县实际情况出台了忠县应对疫情支持中小企业共渡难关的“十条政策措施”,全力稳定企业预期、提振市场信心。
同时,充分发挥政策工具箱作用。持续用足用好“信易贷·渝惠融”等普惠金融;上半年共减免增值税等各类税费1.2亿元,延期缴纳税款金额1212.33万元,缓交农民工工资保证金1610.53万元,发放各类企业贷款金额11.2亿元,新增创业2762人,累计偿还欠款1.08亿元。“支持企业40条”及专项扶持政策为企业提供应急金融支持约13.8亿元、降低经营成本约1.7亿元。
加强专班调度
全力做好重点企业精准服务
金沙河集团是一家从事农业种植和农产品加工民营企业,是中国制造业500强企业,集团挂面产销量全国排名第一,面粉产销量全国排名第五。
金沙河重庆项目2021年9月29日签约,2022年2月9日开工建设,2022年9月29日正式投产,总用时仅一年。从开建之日至投产之日,仅230多天,其中还包括受疫情和罕见高温天气影响而耽误的工期。这一速度,刷新了金沙河集团项目建设的速度。
“忠县政府这个专班是实打实干事的。”接受媒体采访时,金沙河集团副总郭宝恩说。
金沙河项目。黄海峰/摄
在金沙河重庆项目正式落地后,忠县县委、县政府就从县政府办公室、县园区管委会、县水利局、畅达公司及供电、供水、供气等部门单位抽调十余名干部,组建工作专班,全力服务金沙河项目建设。
金沙河集团之前已经建成的项目,全部分布在北方地区。郭宝恩说,北方企业到南方落户,多多少少存在这样那样的困难和问题。但在忠县,从办理各项手续,到解决基建过程中的各种问题,工作专班的干部始终冲在一线,很多手续都是由他们直接代办,未让企业人员跑一步路。
去年10月15日,金沙河集团在申报企业名称时发现,重庆市企业名称自主申报系统中没有“面业”二字,因而无法通过“渝快办”自主申报。专班工作人员立即向上反映,市级相关部门及时在系统中添加了这两个字。3天后,“重庆金沙河面业有限责任公司”的营业执照顺利办结。大到手续办理,小到员工住宿问题,工作专班的干部都帮忙解决。
去年底,金沙河集团先期到达的6名管理人员,因短时间内无法找到合适的住房,还住在县城宾馆,不仅上下班不方便,而且开支也不小。工作专班一名干部发现他们早出晚归比较辛苦,就主动询问是否有租房需求。得知员工住房困难,这名干部很快帮企业在附近申请了人才公寓。
金沙河生产车间。黄海峰/摄
“重庆金沙河面业将为忠县打造特色产业基地注入新的强劲动力,也将为新生港提供更多优质货源,新生港也将为重庆金沙河面业降低物流成本创造良好条件。”重庆忠县县委书记江夏称,下一步,忠县将以更大的力度、更实的举措,优化营商环境,做好企业服务。
优化营商环境行动的持续推进,进一步提速了忠县经济高质量发展建设。金沙河面业的竣工投产,充分表明投资商看好忠县、投资忠县、深耕忠县的信心不断增强。
实施监管考核
全力保驾护航强营商环境创新
“今年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有没有遇到困难?”“你们到相关部门办理业务时,是否存在单位和公职人员吃拿卡要、办事推诿扯皮的情况?”营商办和纪委监委工作人员深入企业,为企业发展提供贴身服务,帮助企业纾困解难、松绑脱绑、赋能添力。
忠县始终以增强企业群众满意度为着力点和落脚点,推行营商环境政务服务“好差评”。2020年以来,每年按时印发《忠县营商环境工作考核细则》,按照部门15分、乡镇(街道)9分的营商环境考核结果,高比重纳入年度单位经济社会发展实绩考核,同时将营商环境考核结果纳入各党组(党委)书记抓基层党建工作述职评议考核指标,强化责任落实。
创新推行“1+3+N”走访服务模式(县领导每月带领县级部门走访1次重点工业企业和项目,委领导每月走访1批规上工业企业、1批升规培育企业、解决1件以上企业困难问题,对其他工业企业开展常态化入企问诊),施行扁平化(直通车)、嵌入式(委派专班、专员)、饱和式(全方位、部门联动)、超前性(提前介入)四种服务机制,实施精准对接、专人负责、责任夯实、高效运行的服务体系。
今年累计走访工业企业220余家次,现场协调解决困难问题90余件。
强化执纪监督,采取推磨式检查、蹲点式调研、体验式监督等方式,对各项任务、措施的县级牵头单位、责任单位和乡镇街道落实优化营商环境责任情况开展“点对点”监督,督促解决影响营商环境的问题,着力营造审批最少、流程最优、时限最短、成本最低、服务最优的营商环境。
03 深化与推进:全面激活开放发展动力源
进一步营造优质高效的市场环境
建立市场主体行政审批协办机制。制定《关于建立忠县市场主体行政审批协办机制的方案》,建立工作专班和市场主体行政审批协办工作制度。
创新引领“政务服务+自助化”。购置“政务服务一体机”“智能营业执照自助一体机”等自助服务机业务,自助办理注册登记业务50余次,自助打印营业执照48份。
持续推广“政务服务+邮政”。县市场监管局与中国邮政集团公司重庆忠县分公司签订“政务+邮政”战略合作协议,创新政务服务方式,各邮政网点累计办理营业执照68个、邮寄56个,办理食品流通许可证7个,接受咨询180多人次。
建立流动服务站。为帮助企业纾困解难,缓解偏远地区群众“办照盲、办证繁”等问题,建立流动服务站,为180家市场主体提供递交申请资料和发放证照免费寄递服务,发放免费印章52套,实现开办企业“足不出户”。
开展建立市场主体除名制度试点工作。制定《忠县市场主体除名试点工作实施方案》,并依法组织实施。通过试点共除名市场主体779户,全部标记于市场主体名下。积极探索“强制退出”制度,多举措开展吊销个体工商户强制注销试点。建立《忠县吊销未注销个体工商户强制注销试点工作实施方案》,依托智慧市场监管一体化平台,强制注销个体工商户4086户,充分释放了名称等登记资源。
进一步营造公平公正的法治环境
探索市场主体风险预警分类监管新模式。将企业信用风险分类结果全量推送到“双随机、一公开”监管工作平台,与抽查检查对象名录库对接,根据企业信用风险分类结果,合理确定、动态调整抽查比例和频次,实施差异化监管,与“双随机、一公开”监管的有机融合。
构建“双随机、一公开”联合监管工作机制。开展计量、食品销售、餐饮等10项抽查工作,抽查市场主体692户,发布县人力资源市场秩序整治、县肥料生产、经营监督检查、县招标代理执法检查等抽查任务7项,随机抽查市场主体62户,已检查市场主体62户,检查对象及结果公示率100%。“双随机、一公开”监管工作全面开展,切实解决了行政执法领域存在的检查任性和执法扰民、执法不公、执法不严等问题,营造公平竞争的发展环境,提高监管效能。
进一步营造高效便捷的政务环境
服务事项更标准。全县在市级事项目录库中领取并发布政务服务事项清单11115个,政务服务事项平均办理时限压缩率、平均跑动次数、网办深度均超过市级要求标准。
服务供给更规范。整合部门业务,设置分领域综合办事、无差别综合办事、“一件事一次办”主题服务和“跨区域通办”综合窗口,全县开展无差别综合服务32060件次,提供异地协同服务16830件次;设置帮办代办服务窗口,提供帮办代办服务3520人次;设置“办不成事”反映窗口,解决办事过程中遇到的疑难事项和复杂问题430件。
办事更便利。全县政务服务事项92.87%的事项实现“网上办”,可在线申请办理;通过引入邮政寄递服务,在线预审和核验材料等方式,99%的事项可实现“一次办”,最多只跑一次;即办件占比56.22%,实现“马上办”;全县各乡镇(街道)和村(社区)共设置1300个帮办代办事项,方便偏远地区群众就近办理。
进一步营造透明便利的开放环境
提高市场开放度。忠县企业参加西洽会、重庆柑橘进山东、成都电商节等大型展会活动,搭建展示平台,展现忠县特色产品,提升忠县产业在市场的知名度。
提高跨境贸易便利度。大力发展外向型企业主体,今年来新增自营进出口权备案企业2家,有进出口实绩的企业18家。大力实施以柑橘、笋竹等特色优势农产品出口提升行动,深入推进出口示范基地建设,着力打造出口食品农产品知名品牌。协助“忠橙”爱媛38首次航空出口至新加坡。
提高招才引智力度。联合大渡口区和大足区、县退役军人事务局、忠州街道开展3场现场招聘活动;城镇新增就业2056人,失业人员就业1298人,就业困难人员就业956人。
进一步营造风清气正的政商环境
新型政商关系既要“清”更要“亲”。营商环境越好、政商关系越“亲”“清”,企业发展的动力就越足。建立“三清单一承诺”分别为机关单位及其工作人员政商交往“正面清单”“负面清单”、清廉民企建设“引导清单”,以及以优化营商环境承诺作为干部自我约束与警醒,筑牢廉洁安全线。“负面清单”规定“不可为”的7项内容,鼓励广大党员干部,光明正大、大大方方与企业家交往,真正从忠县高质量发展的大局出发,依法依规,把握分寸,为企业提供贴心的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