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注销
当前位置: 首页>政务公开>重点领域信息公开>生态保护>环保动态

逐“绿”向“新” 重庆建筑产业转型升级交出亮眼答卷

发布时间:2025-10-11 16:16
发布时间:2025-10-11 16:16
字号: [小] [大] 【打印正文】
分享到:

在重庆市绿色建筑与建筑产业化协会的“会员之家”展厅内,清水混凝土置物盘温润光滑、蒸压加气混凝土条板轻巧牢固、泡沫陶瓷保温板节能保温……这些“会呼吸”的绿色建材产品琳琅满目,悄然重塑着山城重庆的建筑肌理。

作为国家首批低碳试点城市之一,重庆正以建筑为载体,在山水间勾勒出全域绿色的生动画卷,而重庆市绿色建筑与建筑产业化协会在其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截至目前,协会累计培育200余项绿色建材和50余家工业化部品部件企业,编制40余项地方标准,发布10项团体标准,行业自律巡查项目超1000次。

2025年重庆市绿色建筑与建筑产业化协会推荐材料(产品)价格信息座谈交流会现场。受访者供图

打造“孵化器”

培育建筑产业新质生产力

在“会员之家”展厅,重庆市绿色建筑与建筑产业化协会会长曹勇翻开展架上的《重庆市中小学校工业化内装修设计标准》,他告诉记者,这份团体标准是由重庆市绿色建筑与建筑产业化协会在不久前牵头编制的。

为什么要编制这项团体标准?曹勇介绍说,装配式装修是建筑领域的一个“新名词”,是指在工厂生产装修部品、运用干法施工安装的装修模式。协会结合学校建筑工期要求短,安全性、环保性要求高等特点,推动在我市部分中小学项目中,采用了工业化建造和装配式装修新型建造方式,项目从动工到交付,仅用9个月左右时间,装配率达到80%以上,大大缩减工期和费用,同时做到更加低碳、绿色、智慧。“装配式装修方式采用了如干挂墙板、模块化保温隔声部品、集成吊顶等大量新技术、新产品,将带动产业发展和转型。”曹勇说。

建筑领域正朝着更加智能、精细、绿色的方向发展,重庆市绿色建筑与建筑产业化协会围绕建筑行业“绿色化、工业化、数字化”转型目标,在建筑、市政、装修、农房等领域,积极培育产业转型升级。向上为政府提供智库支持,配合完善政策体系、技术体系、标准体系;向下充当企业“服务员”,组建400余人的专家委员会,为企业“一对一”辅导,帮助企业开展关键技术研究。

近年来,协会按照积极对接政策和市场发展新要求培育产业转型发展的思路,助力引进了中建科技西部公司、中材渝建等企业在重庆落地,培育了如中交一公局重庆城市建设发展公司、中建海龙两江建筑科技公司等一批龙头企业。

曹勇介绍,协会近年积极培育建筑工业化、市政工程工业化、装配式装修、建筑机器人等新兴产业,提出政策建议30余项,发布产业报告10余份,让政策红利转化为发展动能。

召开行业自律小组会议,解读行业政策。受访者供图

成立“智囊团”

从实验室到工地的创新加速器

“没有协会牵线搭桥,我们的产品可能还在实验室‘睡觉’。”上个月,江津巴福工业园重庆思贝肯节能科技有限公司有了一桩喜事。新产品“三维桥架保温隔声复合模块”,经过两年研发到上市,终于拿到了重庆市建设领域新技术认定低碳建材(三星级)证书。

作为拥有众多传统建材企业会员的行业组织,协会深知企业转型的迫切需求。针对会员企业在设备改造更新、产品技术配方调整、质量认证体系建设等方面的问题,协会秘书处和专家团队深入企业现场指导。以思贝肯公司为例,协会专家联合重庆大学专业团队,在研发试验、标准制定、市场推广等方面提供了全方位支持。

经过两年努力,该产品于去年下半年推向市场,不仅销售到全国多个地区,应用面积达160万平方米,而且在隔声性能上有了显著提升。

近年来,聚焦绿色低碳建筑、“好房子”建设、智能建造、绿色建造等高质量发展新方向,协会按照“一企一档一策”的原则,精准了解企业在技术创新和转型发展中遇到的困难,为会员提供定制化技术服务,通过“政策解读会”“企业问诊日”等活动,协会年均走访企业超100家,电话回访500余次。

“创新不能闭门造车。”曹勇表示,协会近年推动10余项新技术团体标准落地,这种“研发—标准—推广”的全链条服务模式,已助力会员企业拿下绿色建材200余项,培育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60余家。

协会荣誉墙。第1眼TV-华龙网记者 陈洋 摄

筑牢“自律网”

用大数据守护“重庆建造”招牌

行业发展不是一帆风顺,需要监管和自律。

重庆中心城区某项目曾上演惊险一幕:出现了偷梁换柱的问题,涉事企业并非协会会员,其销售的产品仿冒会员企业产品。协会发现后,立即与住建委联动,铲除不合格产品,市场监督管理局对假冒企业进行了行政处罚。

这场“打假行动”得益于协会打造的行业自律平台。该平台是面向会员企业的行为管理平台,旨在解决行业存在的用材不规范、偷工减料、以次充好等问题。会员企业将每个项目的材料类型、规格和用量数据上报到平台,供监管部门和使用单位随时了解施工情况。协会安排专人专车对上报项目进行巡查,对企业工厂进行抽查。一旦发现现场问题与数据不匹配,平台将发出预警,核实后进行约谈、处理,并要求整改。

目前,平台已有几十家企业参与。对于积极配合的企业,协会在内部进行通报表扬和正面宣传推广。同时,协会已累计成立11个行业自律小组,组成由协会工作人员、行业专家和企业观察员组成的巡查小组,对自律小组成员单位生产质量和在建项目进场产品质量开展日常巡查,并与行业管理部门建立联动机制,严把质量源头关。

“从‘要我做’到‘我要做’,自律已成为竞争力。”曹勇介绍,目前协会巡查覆盖率达100%,配合主管部门处理投诉30余起,相关经验获国家发改委、民政部专题推介。

重庆市绿色建筑与建筑产业化协会正以“三色笔”描绘行业发展新图景:用“党建红”引领方向,以“生态绿”赋能转型,靠“科技蓝”驱动升级。随着“好房子”建设浪潮兴起,这座山水之城的“钢筋森林”必将焕发出更蓬勃的绿色生命力。

您即将离开“重庆市人民政府网站”